2025年暑假期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笔墨丹青传承周邓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五名同学在辅导员范同欢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周邓纪念馆,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伟人精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实践团跟随讲解员深入学习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生平事迹,从他们鞠躬尽瘁的革命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纪念馆内珍贵的文物与历史影像,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为中华之崛起”的初心与担当。


接着,实践团参观了馆内相关史料,通过展览,对两位伟人的革命精神及付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深刻感受到那份坚守和信念以及对中国未来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同学们带着参观的感悟与思考及搜集的史料素材,拿起画笔,围绕“周邓精神”这一主题开展创作,历经一个月的整理、创作。实践团队创作出30幅主题书画作品。




创作中,书法专业的同学们以周恩来诗词、邓颖超箴言等为内容,挥毫泼墨,铁画银钩间尽显对伟人风骨的敬仰;国画专业的同学们则精心绘制周恩来、邓颖超肖像及革命场景,细腻的线条与色彩传递出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以形写神,在笔墨间抒发自己对这份伟大红色精神的理解。创作过程中,两组同学相互协作,反复打磨,力求以传统艺术语言诠释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





实践团同学们创作的部分草图与作品
实践期间,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平台作用,实践团同学们还带着作品与感悟走进昆明路小学,通过书画展示、故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小学生们生动呈现周邓精神的深刻意义。活动现场,孩子们积极发言,将对先辈们无私奉献的那份敬佩以最真切最纯真的口吻表达出来。并在同学们的指导下尝试书写革命诗词,勾勒红色主题简笔画,稚嫩的笔触中饱含对先辈的追思。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艺术不仅是技法的锤炼,更是精神的传承。”从纪念馆的沉浸学习到校园的公益宣讲,从主题草稿的起笔润色到作品的深度创作。同学们将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既提升了艺术表达的深度,也让红色基因在笔尖与心间生生不息。
以笔墨致敬历史,用丹青点亮未来。周邓精神的内涵既是红色家风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奋斗的鲜活教材。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书画主题创作,在小学进行成果分享等,以艺术之力,让周邓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活动中,将红色革命历史与艺术创作充分结合,这场跨越暑期与初秋的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历练,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它是艺术的洗礼,是信仰的播种,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传承,永远在路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努力学习,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