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修复微专业培养方案和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漆器修复”微专业依托天津美术学院在文物修复方面的学科优势,聚焦传统漆工艺与文物保护交叉融合,围绕传世及出土漆器的修复理论与实践展开系统教学。课程内容涵盖漆器制作基础、文物病害识别、修复技术操作、以及商业修复范畴的金缮与装饰工艺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具备文化自觉、工艺能力与科学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聚焦漆器文物修复领域,是国内高校中少数系统开设漆器修复课程的教学项目。针对当前艺术修复教育以书画、油画为主体的现状,立足中国传统漆艺文化,融合文物保护科学与工艺美术实践,构建"基础工艺+修复理论+实操训练"的三维培养体系。课程设计注重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通过产学研联动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文物保护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漆器修复专门人才。
学生在掌握传统漆艺技法的同时,了解漆器病害机理与修复流程,为今后从事文博机构、非遗传承、工艺美术及相关文创产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身心健康,对中华文化和历史文物深刻的认知与尊重,能够自觉承担起传承和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责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认同感,在职业生涯中坚定文化自信。
了解漆器的历史、结构与材料特性,掌握传统漆艺的基本工艺流程。毕熟悉漆器文物的常见病害类型、修复原则与技术规范;能够完成漆器病害观察、记录、修复报告撰写与实际修复操作。
四、培养对象
本微专业主要面向对传统漆艺与文物修复有兴趣的学生,覆盖本科一年级至研究生三年级的全学年、全专业学习群体。无论是否具有相关工艺基础,均可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漆器制作与修复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课程既适合艺术设计、文物保护、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专业拓展方向,也适合其他专业学生作为跨学科选修,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1年,不授予学位,颁发微专业证书。
六、学分要求
11学分
七、课程设置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总学时 | 讲授学时 | 实验/实践学时 | 周学时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 漆艺基础 | 25-26-1 | 3 | 48 | 12 | 36 | 8 | 实践手板 | 中国画学院 |
| 漆器修复理论 | 25-26-1 | 3 | 48 | 36 | 12 | 8 | 小论文 | 中国画学院 |
| 漆器修复实践 | 25-26-2 | 4 | 64 | 16 | 48 | 4 | 修复报告 | 中国画学院 |
八、课程简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简介 |
1 | 漆艺基础 | 涵盖漆器制作流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木胎制作、泥模塑形、石膏裱布、打磨、髹漆与抛光等。同步讲授漆器成膜原理、材料性质及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弥补传统艺术院校中相关课程的理论空缺。 |
2 | 漆器修复理论 | 讲解漆器常见损伤类型及其成因,介绍国家行业标准《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内容覆盖出土与传世漆器修复的主要理论,包括木竹胎体结构特性、漆膜劣化机制、考古现场保护要点、脱水定型修复流程、以及传世漆器的表面清洁、胎体补全、漆膜回帖与封护等。课程中将结合丰富修复案例,提升学生的实际判断与操作能力。 |
3 | 漆器修复实践 | 选用真实古代漆器实物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从前期记录、病害图绘制、损伤报告撰写、修复计划制定,到修复实施与总结报告编写的全过程。设置多个专项练习:清洁处理、缺损填补、漆皮回帖、变形改善、表层补彩等。课程亦引入金缮技艺、莳绘及螺钿装饰工艺,拓展学生未来在文创与手工艺市场的多元就业路径。 |
九、招生:
(一)招生对象及规模:
招生对象:对传统漆艺与文物修复有兴趣的学生,本科一年级至研究生三年级的全学年、全专业学习群体。
招生规模:每年20~30人。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每年9月27日前电话或微信报名后,统一上报教务处。
十、学费:
收费依据本科学费标准(津发改价费〔2013〕1220 号)按比例计算, 美术类 200元/学分
学共2200元
十一、联系人及咨询方式:
李雨泽老师
中国画学院办公室: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天津美术学院主楼A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