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新学科:艺术交叉学科的构建与发展
发布日期:2025-07-02作者:阅读量:[]

一.艺术学科内部交叉

    艺术内部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挖掘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潜在联系与创新融合,旨在通过跨艺术形式的合作,推动艺术表达的多元化与深度发展。通过成立融合创新研究院、新话语体系下的策展专业、科学插画专业、跨学科联合培养等带动实现美术与设计学科内部融通;实现美术、书法、设计与音乐、影视、戏剧、戏曲曲艺、舞蹈等艺术学科之间的融通。最终达到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的目的,为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新艺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1年3月西安音乐学院成功获批2020年度新增本科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此后安徽艺术学院等多家院校均设置了这个专业。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也新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以“最年轻的学科和最古老的事业”为己任,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中承担起文化传承发展的大学使命,注重实践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专业开展民间美术学科口述史访谈、民间美术藏品数字化工程、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等多种课程,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场域中,这种复合型文化实践者既是东方美学的解读者,又是未来语境的转译者。他们深谙传统造物智慧中"技近乎道"的精神密码,构建起连接文化基因库与数字新基建的认知枢纽。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及艺术理念,拥有非遗资源调查和项目申报、保护传承、推广美育等方面管理运营的能力,同时具备田野考察、策展编辑、文创设计以及信息化表达交流的技能,从而能在非遗保护机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或者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研究、技术、设计以及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工作。

    非遗保护专业往往涉及多学科综合,如杨柳青年画多传承创新,就涉及艺术史、版画专业,而要将其转化为当代形态,则又涉及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游戏设计、文创设计等多个学科。而泥人张彩塑则涉及雕塑专业,皮影的活化更是美术学与戏曲、戏剧学科的交叉融合。


作为交叉学科的设计

    当前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出现了两个设计学,一个在艺术学下面,一个和遥感技术等一起出现在“交叉学科”中(可授予艺术学、工学学位)。毫无疑问,这是设计观念本身的发展导致的。近几十年来设计学的前沿领域不断发展,观念也不断迭代。北京大学祝帅教授在其论文《交叉学科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的体系、内涵与定位》一文中指出:设计学不应局限于“艺术”范畴,而需肩负新时代的新工科建设使命。一方面,设计学科需深耕艺术性与学术性,持续推进高水平设计实践;另一方面,应强化交叉融合与跨学科特质,通过与自然科学、社会实践学科的深度对话,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科院原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于2012年正式提出“创新设计”理念,其《论创新设计》是国际上首部系统阐述该理论思想的文集,对促进创新设计研发、丰富设计科学研究具重要意义。路院士首先强调制造业的设计引领和设计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价值;次则提出科技产业将是创新设计的主战场;更对设计环境和设计生态进行阐释,强调设计对研发、运用、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深度介入。设计已经由简单的造型、形象、图像的设计,发展为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服务设计,对整个生活方式的设计,它势必卷入越来越多的学科资源。

    今天,设计学科把目光投入生态危机等广泛的社会问题,社会设计、危机设计、生态设计等概念层出不穷。设计学科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综合性,例如在智能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需同时处理中国造物哲学中的"器以载道"原则、材料基因组学的分子结构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用户体验拓扑,以及碳足迹追踪的伦理算法设计,形成跨越时空维度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设计对于设计学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艺术与理工农医商科的交叉

    学科交叉不但在不同门类的艺术学科之间交叉,而且应与新理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等进行跨界交叉。在这些传统上被认为有重大区别的领域建构“远距离调取”的学科交叉路径,并设计确实可行、互惠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以期孕育源始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艺术与理工农医商的交叉学科研究,旨在探索艺术在科技、工程、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同时在“四新”建设的大背景下,互相激发,双向赋能,经由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社会美育、心理疗愈、乡村振兴、非遗活化与传承等实践路径,探索实现艺术与新理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的学科交叉建设,进而为社会需求端直接输送人才。

艺术治疗

    以艺术治疗为例,在学科跨界融合的浪潮中,艺术教育正突破传统疆域,与医学、脑科学等前沿领域深度互渗。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率先将这一趋势转化为教育实践,其创设的舞蹈治疗本科专业开创了国内先河,通过肢体语言与心理疗愈的创造性结合,为特殊教育领域注入全新动能。"我们正在构建一种超越言语的疗愈系统,"该校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张强阐释道,"当舞蹈的韵律化为具身化叙事,音乐的振动频率转化为神经系统的调节信号,这种艺术化的干预手段能触及语言疗法难以抵达的心理深层。"在特教机构的实践中,即兴舞动帮助社交焦虑者突破身体防御机制,呼吸节奏的重构引导抑郁症患者释放情绪淤积,镜像律动训练则成为修复亲子关系的非言语桥梁。该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既可运用舞蹈动作分析技术辅助脑科医院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也能为普通学校研发情绪管理课程,或在社区康养中心通过节奏训练延缓认知退化。从医院康复科到特殊教育课堂,从数字医疗平台到社区文化空间,这一新兴领域正持续拓展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应用场景,为跨学科人才开辟出贯通医疗、教育、康养等多维度的职业发展通道。

    2025年进入本科目录的舞蹈治疗,舞蹈很少有不播放音乐的,现有的已经有音乐治疗了,细分为这么多专业有没有必要?美术学院中也有人在从事绘画治疗,做雕塑捏泥巴也是非常有疗愈功能的。是否应该统一整合为“艺术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