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览 >> 历史沿革
发展历程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1906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的北洋女师范学堂(我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设置的美术科。后学校于1959年发展为河北美术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院校。1980年正式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成为我国独立设置的八所美术学院之一。

中国画学院随着学校的发展演变不断调整与完善。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式成立中国画教研室。1994年7月,由绘画系(国、油、版、雕)独立成为学校直属系。2014年成立中国画学院,下设人物画系、山水画系、花鸟画系、书法系。2024年,中国画学院配合学校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原有系部结构调整:整合中国画系,其中下设人物画一工作室(侧重工笔教学研究与创作)、人物画二工作室(侧重写意教学研究与创作)、山水画工作室、花鸟画工作室;原“书画鉴定与修复专业方向”调整为文物保护与修复系;保留书法系;成立专业基础部。从而形成了三个教学系与一个专业基础部相互支撑的二级教学单位。

中国画学院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育家、艺术家,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的范例,在全国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的重镇。20世纪50年代起,孙其峰、张其翼、李洛公、刘君礼、李鹤筹、李智超、凌成竹、溥佐、王颂馀、肖朗等一批著名的中国画家,先后调入任教,初步奠定了中国画教学的体系。此后,杨德树、白庚延、陈冬至、吕云所、韩文来、霍春阳、杨沛漳、李永文、陈福春、颜宝臻、阎秉会、王慧智、刘文生、何家英、李津、李孝萱、喻建十、刘泉义、张彧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艺术造诣精深、学术影响广泛的名家、学者先后在此执教。使得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学术影响蜚声海内外。

从老一代艺术家的“传、帮、带”,到如今科学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中国画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尤其是专业教师梯队建设。现岗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强,学术影响大。分别为——中国画系花鸟画方向: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李云涛(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周午生(原中国画学院院长)、霍岩、陈昭、杨娜。中国画系人物画方向:赵栗晖(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主持日常行政工作)、马骏、冯士坤、武欣、马兆琳、徐加存、周乐、李维兵。中国画系山水画方向:方勇、黄红涛、傅颖川。书法系:王海勇、段为民、吕铁元、周勋君、肖庆祥、丁伟。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刘丹、刘金库、叶春辉、郝玉墨。专业基础部:魏云飞、刘国松、宋晨。实验员:窦良羽、高天芸、田怀良等。

中国画学院教师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言传身教,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与学术体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科研创作上,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研究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增添动力。长期以来,教师们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紧随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众多讴歌生命、礼赞时代的精品力作。其中一些作品已成为具有广泛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的美术史级的经典之作。此外,广大中国画学院教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教学成果显著。其中,中国画专业花鸟画、人物画分别在教学与创作中,成为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具有影响的“拳头”专业。山水画、书法学、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业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具有值得期待的发展和未来。

长期以来,中国画学院秉承学校“崇德尚艺、力学力行”的校训,依据“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当代结合、艺术与人文结合、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发展理念。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品格与道德的培养,注重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作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与笔墨表现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中国画学院现有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办学层次,另为天津美术学院培养高层次国际留学生单位之一。中国画专业于2019年被确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书法学专业被确立为天津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一门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一门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门线下课程和一门社会实践课程被评为市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课程获“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称号;两个天津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两项市级教改立项;两名天津市级教学名师。

中国画学院秉持教学紧随时代的理念,重视并加强实验室建设。始终强调通过学以致用,更好适应并服务于新时代发展格局。尤其在实验教学方面,主张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中国画专业现有敦煌壁画重彩实验室、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两项“美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有艺术与数字媒体创作工作室、中国画学院多功能厅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旨在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新文科”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国画学院在传统艺术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正在建设中的花鸟画创作实验室、人物画创作实验室、山水画创作实验室与书法创作实验室,将组成“中国画教学综合实验空间”,该空间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提升中国画学院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培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艺术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中国画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留学生的培养,吸引国外知名学者到中国画学院授课、讲学。多年来,我院教师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国进行讲学、授课、展览等学术交流活动,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做出了切实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画学院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德尚艺 力学力行”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品质卓越、国际知名的一流美术学院贡献力量。